“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?lián)P州。”李白筆下的詩意春天在千年后依然令人神往。仲春的揚州,是一個被詩仙化的仙境。這座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,無處不藏著桃紅柳綠、煙柳畫橋,宛如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卷,處處流淌著詩意與浪漫。
|
4月21,親和旅居“江南尋春”系列活動第二站如期啟程,45位團員循著詩仙的足跡,在最詩意的江南——揚州,開啟了再一次的尋春之旅。
四天三晚中,團員們真實感受了揚州的春意盎然。他們不但踏入了“晚清第一園”何園,還走進了擁有“中國四大名園”之美譽的個園,更融入瘦西湖的美景,體驗了一次“船行碧波上,人在畫中游”的春日盛景。
作為大運河的原點城市,揚州的古今脈搏始終與運河同頻共振。所以在此次行程中,與大運河相關(guān)的游覽也成為了團員們最期待的項目之一。在七萬平方米的“文旅頂流”大運河博物館,一行人在一件件展品、文獻與光影技術(shù)融合中,探尋這條水道歷史的輝煌與文化的傳承。而在夜幕降臨后行船大運河,通過“演繹+游覽+體驗”的行進式演藝,也給大家?guī)淼囊淮稳碌挠未w驗。
揚州是淮揚菜的發(fā)源地,且美食種類繁多,每一道都蘊含著揚州的歷史底蘊和人文風情。在四天三晚中,團員們不僅品嘗了揚州炒飯、獅子頭等當?shù)靥厣朗常€見識了文思豆腐的細膩刀工。在參觀了清代七大藏書樓之一的文匯閣,“翻閱”了《四庫全書》后,一行人又來到已有200多年歷史的冶春茶社“吃”了一頓包含了春卷、蟹黃湯包、五丁包、麻球等點心的早茶。茶社內(nèi)是“茶戲共賞”的市井煙火,窗外是綠意盎然的園林,如此愜意的“小日子”,不禁讓大家發(fā)出了“這樣的生活很慢,很揚州”的感嘆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參與本次揚州站的45位團員平均年齡已達78歲,其中最長90歲,最小6歲。作為當?shù)貙в蔚耐鯇寡裕皬奈唇哟^親和旅居這樣年齡段的團隊,她說道:“起初還是挺擔心他們的體力,生怕會有這樣那樣的狀況發(fā)生。但看到他們在每個景點展現(xiàn)的活力,拿著你們工作人員提供的bulingbuling的拍照小道具,簡直快樂得像個孩子時,我也開始憧憬自己20年后的退休生活了。”
行程臨近尾聲,“意猶未盡”是所有團員發(fā)出的感慨,“再次出發(fā)”也成為大家共同的期待。返程途中,有團員向新晉成員打趣道:“跟著親和旅居出行一次,可以增壽五年,所以你們下次也要跟我們一起哦!”更有團員用一道公式對親和旅居進行了總結(jié):“慢節(jié)奏旅游+多場景生活=快樂時光”。